http://www.sotcm.com/xinglinforum/IMG_1837.JPG杏林論壇

總目錄

 

杏林精粹

岐黃專論

交流平台

理論發微

臨床集錦

方藥索隱

各家薈萃

養生求真

旴江醫學

藥效奇觀

五運六氣

醫案集腋

心理研討

正在構建

在構建中

將要構建

準備構建

即將構建

 

Address: 2712 San Gabriel Boulevard, Rosemead, CA 91770  U.S.A.

Phone: 1-626-288-1199 
Fax: 1-626-288-4199 
Email: editor@sotcm.com

 

本頁為杏林精粹-理論發微文章

 

試論《傷寒論》頭部汗出之病機

王仲彬

(20171219(杏林論壇第233期)

關鍵詞:《傷寒論》,頭部汗出,病機

《傷寒論》關於汗證的論述十分豐富,其中論及頭部汗出的條文就多達10條,涉及但頭汗出但頭微汗出頭汗出額上微汗出額上生汗等不同內容。先賢張仲景基於東漢以前的中醫理論和實踐積累,再加上自己的臨床實踐,對上述頭部汗出的病因病機及其治法方藥,均作了詳盡的辨析和闡述。這些論述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中醫臨床工作者。今就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論頭部汗出,試做扼要歸納和初步探討。

1 胃熱未淨 鬱熱上騰

陽明燥屎內結,下之後,燥屎去,邪熱洩,則病可愈。如果燥屎雖去,而餘熱尚存;或腑實證未具,誤用攻下,均可導致邪熱留存。皆可使邪熱入裡鬱於胸膈。如原文228(所引《傷寒論》條文均遵明代趙開美復刻本)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惱,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鬱熱不能透散而上騰,正如成無己注:熱自胸中熏蒸於上,故但頭汗出,而身無汗也。熱壅上焦,浮而近表,故其外有熱,手足溫。梔子豉湯輕清宣透,清疏中焦,可解上焦之鬱熱;開透上焦,則可安中除煩。鬱熱一解,頭汗隨之而愈。

2 陽明濕熱 鬱熱上越

陽明病邪熱亢盛於內,迫津外洩,多有汗出。汗出則邪熱亦可隨汗外越,不至於完全內鬱。即使小便不利,水濕不能外洩,其濕也不易與熱相合。如果病人通身無汗,邪熱不能外越,或僅僅頭部汗出,邪熱不足以外洩,加之小便不利,水濕不能外洩,致使濕與熱相合。濕熱鬱遏,壅結中焦,影響肝膽疏泄,土困木鬱,膽汁不循常道,發為黃疸。此時但頭汗出又成為陽明發黃的原因之一。如原文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決瀆失司,小便不利,濕熱相交,壅阻三焦,而且蒸騰上越,故使但頭汗出,身無汗。此時但頭汗出又成為陽明發黃的主證之一。茵陳蒿湯清利濕熱,通調三焦,兼疏陽明腑實。如此,濁陰出下竅而鬱熱可除,清陽出上竅而腠理疏調,頭汗輒止。另外,表證未解,熱壅三焦,誤以攻下,邪熱內陷;脾運失司,濕濁內生,濕熱相蒸發黃,也可出現頭汗出之證。如原文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表未解也,醫反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惱,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與原文236條陽明發黃頭汗出,成因不同,但病機一致,故也可選用茵陳蒿湯治療。

3 熱實結胸 水熱鬱蒸

大陽傷寒,經久不愈,鬱陽化熱,熱入與宿有之痰水相結於胸脅,成為熱實結胸之證。如原文136條: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水熱互結,邪熱在水中被鬱遏,水蓄不下,陽熱深遏於內,難以透轉外達,故僅見頭微汗出而周身無汗,無大熱。此處頭微汗出,實乃熱實結胸,水熱互結的明徵,故以大陷胸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正如成無己所注:但結胸無大熱者,非熱結也,是水飲結於胸脅,謂之水結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飲外散,則愈。若但頭微汗出,餘處無汗,是水飲不得外洩,停蓄而不行也,與大陷胸以逐其水。

4 樞機不利 鬱熱上蒸

少陽樞機不利,氣血不暢,津液不下,胃氣失和,甚至穢垢漸趨滯留,此時出現脈細沉緊,微惡寒,手足冷,大便硬等症。這究竟是少陽陽微結還是少陰純陰結,我們必須明辨。如原文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複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處頭汗出,為樞機不利,鬱熱上蒸所致。若少陰陰寒內盛,不得有汗,亦有亡陽汗出或見頭汗出,但多伴有少陰虛寒陽氣外越危侯,與此見證不同。所以雖脈沉緊,不得認為是少陰病。因此,此頭汗出成為陽微結和純陰結的主要鑑別點。至於陽微結一證,胃腸邪熱尚未結實,氣機仍有升騰之機,故可用小柴胡湯疏利少陽,宣通內外,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另外,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失司,水飲停蓄,邪熱鬱遏,不得從三焦透轉外出,蒸騰上越,也可見到但頭汗出。如原文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本方和解樞機,解鬱透熱,利水通陽,待病勢一轉,頭汗出一證也隨之可愈。

5 熱入血室 血熱迫津

陽明熱盛,侵入血室,邪熱迫血妄行,損傷陰絡,可見下血之症。邪熱乘血虛與血相結,血熱上擾心神則發譫語,血熱逼迫津液上騰,則作頭汗出。如原文216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輒然汗出而愈。本證為陽明病熱入血室,頭汗出伴隨著下血,胸脅或少腹急結,硬痛等症出現。因胸脅少腹為肝經所過之地,血室隸屬於肝脈,故刺期門以瀉其實,使邪熱從外宣洩,諸症隨之輒然汗出而解。此啟迪後學針刺期門也有泄熱除汗的妙用。

6 火毒內攻 熱熾津傷

太陽中風,法當用桂枝湯解肌發汗。若誤以火劫迫汗,則不僅風邪不能解,反加火邪危害,必傷其血氣,而使變證叢生。如身體發黃,欲衄,小便難,身體枯燥不榮,但頭汗出,劑頸而還等等。如原文111條指出: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此外,但頭汗出,劑頸而還,並不是鬱熱上蒸所致,而是因火毒上攻,陽熱逼迫津液外洩,本當周身汗出,今津液虛少,不能溥及全身,故但頭汗出,劑頸而還。這直接反映了津液虧損,無以作汗的病理。另外陽明病多為熱證實證,治當清下為主。若醫者不思辨證,誤以火法,火與熱合,兩陽相熏灼,邪熱愈熾,而津液益傷。熱熾則額上微汗出,津傷則身無汗而小便不利,甚至導致發黃變證。如原文200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對於上述火毒變證,《傷寒論》未示治法,我們可以根據病情,分別採用清熱生津,滋陰養液等治法,總以救陰為要務。

7 熱證誤下 陰竭陽亡

陽明熱證,治以清解;陽明實證,治以攻下;此屬常法。若三陽合病,出現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等症,就要詳加審證,不可妄用發汗攻下之法。若把邪熱內盛,胃氣不暢,熱擾神明所致的腹滿譫語等證誤診為陽明腑實,妄用下法,誅伐太過,以致陰液竭於下,陽氣無所依附而上越,出現額上生汗,手足逆冷等危證,如原文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此處額上汗出,手足逆冷實為陰竭陽亡而致。因此,救逆當先以四逆湯回陽救逆,繼以後世溫病學中的加減復脈湯滋腎救陰。只有這樣,額上生汗,手足逆冷等陰竭陽亡之證,才能得以救治。

此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中也論述到頭部汗出。如原文第2條曰:“……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此處但頭汗出是產後血虛,血虛則致陰虛,血虛陰虧,則陽氣獨盛;而孤陽上出,則挾陰津外洩,故但頭汗出。治宜扶正祛邪,和解樞機,從而使陰陽重新達到平衡,則鬱冒諸證自解,頭汗出也隨之而愈,宜以小柴胡湯和解之。此頭汗出的病機與《傷寒論》原文148條所述頭汗出相似,因此,都可採用小柴胡湯和解之法,臨床上兩者可以互參。

不過,臨床上還需注意與生理現象的頭部汗出相區別。如蒸籠頭,指小孩子睡覺時頭部汗出,而無其他病狀者;健康人在熱​​飲熱食或進食辛辣之物時的頭部汗出等。病理上,也還有許多隨著全身汗出而出現的頭部汗出,如白虎湯證的大汗出頭汗出,婦人絕經前後諸症的烘熱汗出額汗出等,均宜另當辨證施治之。

綜上所述,但頭汗出但頭微汗出頭汗出額上微汗出額上生汗等,都只是臨床上的外在症狀而已。但張仲景卻能夠見微知著,從個別症狀中明辨其病因病機,並提出救治法方。可見,辨頭部汗出是《傷寒論》中一個頗有特色的內容。它反映了張仲景在臨床審證上重視整體觀念,善於分析局部症狀,把握整體病因病理;而在論治上,則緊緊抓住病機,汗出不止汗,頭汗不治頭。如此綱舉目張,諸症可愈。今天,我們重新探討張仲景對頭部汗出之辨析,有助於掌握《傷寒論》六經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臨床診治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培生主編.《傷寒論》講義,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2

[2]·張仲景著,·王叔和集,《金匱要略方論》,人民衛生出版社,1972.8

[3]王曉萌.局部汗症在《傷寒論》中的診治意義,浙江中醫雜誌,1984, (8)337

[4]張少龍.《傷寒論》汗症辨治探討,陝西中醫,1984,(11)1

 重編說明

1)本文主要內容曾以《傷寒論》頭部汗出病機淺析刊載於《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996年第8卷第4期。今對原文內容做了重新整理並有部分增刪。

2)王仲彬,原在江西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工作多年,並獲晉升中醫教學及醫療雙系列高級職稱。曾受中國政府派遣赴突尼斯從事援外教學醫療工作三年。現為比利時仁濟醫藥中心首席專家。

3)吳翔,原為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主任中醫師。曾受中國政府派遣赴突尼斯從事援外教學醫療工作三年。現為江西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

校核   周晟芳

 

杏林精粹

岐黃專論

交流平台

理論發微

臨床集錦

方藥索隱

各家薈萃

養生求真

旴江醫學

藥效奇觀

五運六氣

醫案集腋

心理研討

正在構建

在構建中

將要構建

準備構建

即將構建

http://www.sotcm.com/Arrow.gif回到杏林論壇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