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體會〕
走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道路
中國•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 張菊娣
Judi Zhang: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n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目前,隨著中醫事業的振興,中醫護理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醫護理工作是中國護理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整個護理事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醫護理在我省的發展速度較快,許多中醫院在中西醫結合護理工作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我院自1987年開展中醫辨證施護及中醫護理工作以來,體會到中醫院的護理工作必須走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道路。
那麼,我們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又是怎樣將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相結合呢?下面談談本人在中西醫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體會。
一、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及患者的兩個積極性,宣傳中西醫學知識。
由於各級中醫院的護理人員大部分畢業於西醫護士學校,又沒經過系統的中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對開展中醫辨證施護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等工作感到難度比較大,加上舊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大部分患者中,認為有病就是通過打針、服藥等進行治療。因此,對中醫的一些護理技術操作、治療等不太願意接受。這就需要各級中醫護理工作的職能部門及護理工作管理者在護理人員及患者中,積極宣傳中西醫學的知識,既能使護理人員增強對中醫護理的信念,同時也得到廣大患者對我們中醫護理工作的支持。我們在制定年工作計劃時,從各方面因素考慮盡可能給護理人員創造有利條件,從理論和實際工作中使護理人員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參加西學中及中西醫結合學習班,舉辦各種類型中醫護理學習班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學習班。選派年輕護士到上級中醫院及中西醫結合醫院進修及學習。近二年,我們選送了七位護理人員到省、市中醫院進修了中醫內科、推拿、針灸護理,參加了省、市舉辦的西學中及中西醫結合學習班及培訓班共22期。護理部在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七項基本技術操作方面每季進行一次理論考核或實際操作考核,並將考核成績作為業務考核或晉昇的參考依據。這樣使西醫護士能了解、熟悉中醫基礎理論,使他們能運用中醫理論開展辨證施護及中醫護理病歷的書寫,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二、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觀察病情,掌握護理工作的主動權。
在臨床工作中往往是中醫診斷多從全局著眼,重視內因,觀察方法比較獨特。而西醫則重視實驗研究,對疾病的病因病理觀察比較深入,辨病較準確,但易忽視整體。
護理部要求每位臨床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觀察病情,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例如:對患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伴繼發感染患者的臨床觀察,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急,甚至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從西醫護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可有發熱、脈率快、呼吸急促,實驗室檢查患者可呈白細胞指數昇高,X線徵像可見兩肺紋理增粗或呈索條狀等。但中醫護理卻從患者舌像、脈像等方面觀察。患者出現舌質紅、舌苔薄白、脈象弦數,一般屬初病者或年青患者。出現舌質絳紅、舌苔薄黃或膩黃、脈象細數者,一般為久病或年老患者。根據以上中西醫護理臨床觀察可為患者提供確定中西醫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案。
由此看來,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觀察病情,能相互取長補短,掌握護理工作的主動權,更有利於醫療、護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護理技術操作。
以往在護理技術操作中,中醫的無菌觀念較差,而西醫的無菌觀念較強。但在實際運用中一些簡單的中醫技術操作即能即刻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我院自1995年1月至8月共收治了腰腿痛患者165例。 其中36例經小針刀及小推拿治療後出院。其餘129例均進行了大推拿手術治療。 術後因患者由於麻醉因素(硬膜外麻醉)及不習慣臥床排尿,有76例患者發生癃閉。我們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效果較好。首先適當採用患者習慣的排尿姿勢,並且協助給予小腹按摩和採用聽流水聲或溫開水沖洗會陰部等誘導排尿,效果不顯著時,則採用針刺膀胱俞、中極、三陰交及氣海等穴位。如效果仍不顯著時再考慮給予導尿術。結果:24例通過採用物理誘導產生效果。47例經過採用針灸方法奏效。僅剩5例由於以上效果不顯著再行導尿術。這樣採用中西醫結合操作治療癃閉,既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也減少了逆行感染的機會。在針灸與導尿操作中,我們強調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加強無菌操作的意識。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除了開展各種西醫護理操作外,我們還開展了水針、毫針、耳針、中藥灌腸、中藥超聲霧化吸入、拔火罐、刮痧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並且還納入了護理部對護理人員考試考核的內容中。
由此看來,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前景是美好的。至於如何更進一步深入運用並參與到臨床科研工作中去,還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護理工作中作進一步的探討。
洽詢地址Add.: 2712 San Gabriel
Boulevard
Rosemead, CA 91770 U.S.A.
電話Tel.:
(626) 288-1199
傳真Fax:
(626) 288-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