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觀察〕
針刺療法治療子宮脫垂40例臨床觀察
中國•山西省臨汾市近視診所 郝基林
Jilin
Hao: Abstract: Forty
cases of I ~ IIIo prolapsed uterus with history of less than one year to forty-two year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together with supplement
treatments of the massage and girdle. Short term results showed that, thirty-nine
cases had their uterus restored completely, and one case recei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wenty-four cases were
followed up in 1~4 years, and three cases had re-occurrences accompanied by
additional health problems including gastroptosis and herniated intervertebra lumbar
discs.
子宮脫垂,古稱“陰挺”,俗名“撣葫蘆”、“胚葫蘆”、“胚疙瘩”、“掉子宮”,是婦科常見病之一。主因是元氣不足,身體衰弱,或因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等致使子宮脫離於原位,甚至脫垂於體外。現代醫學多採用子宮托處理,收效甚微,以致有用手術切除者。筆者在臨床上觀察到針刺療法對本病有一定效果。現將有記錄病案的40例療效觀察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一、臨床一般資料
40例子宮脫垂患者年齡分佈與病程及兼症與患病程度見表1、表2
表1 40例子宮脫垂患者的年齡分佈與病程
病例 |
|
年齡 |
(歲) |
|
|
病程 |
(年) |
|
|
20~30 |
31~40 |
41~50 |
51~74 |
<1 |
1~5 |
6~10 |
11~42 |
40 |
2 |
22 |
10 |
6 |
8 |
12 |
8 |
12 |
% |
5 |
55 |
25 |
15 |
20 |
30 |
20 |
30 |
表2 40例子宮脫垂的兼症和患病程度
病例 |
|
兼 症 |
|
|
患病程度 |
|
|
兼胃下垂 |
兼腰椎脫位 |
氣虛、體弱 |
一度 |
二度 |
三度 |
40 |
8 |
36 |
20 |
2 |
10 |
28 |
(%) |
20 |
90 |
50 |
5 |
25 |
70 |
表1顯示,本病31至40歲者占55%, 41至50歲的占25%,說明生育的最佳年齡是30歲以下,患病率高者則在31歲以上。從病程上看,本病影響生活、生產,宜於早治。
表2顯示,本病患者多有兼症。主要是:
1.由於體質虛弱,產後過早的參加體力勞動,或多產有傷元氣,致氣虛下陷,胞絡鬆弛,不能有效的收攝胞宮。
2.兼有胃下垂。胃下垂後,侵佔了宮位,迫使子宮下垂。
3.腰椎間盤突出或下陷,致使子宮失去應有的平衡,遇有過度用力的生產、勞動等情況後,迫使子宮脫離原位,形成脫垂。
表2所列患病程度,乃係根據病情加以判斷:
一度(輕):子宮頸下垂於坐骨棘結平面以下,自覺腰酸、小腹脹沉、陰道中有異物下墜,影響到胯、腿感到不適,精神疲乏、腿腳無力。
二度(中):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露於陰道口外,自感腰酸腿乏嚴重,有的影響到小便困難。
三度(重):子宮頸和子宮體全部脫位於陰道口外,下垂如同笳子墜於體外,嚴重的感到腰酸腿乏,精神不振,行走困難加劇,常因過勞、劇咳、排便等反復發作。
二、治療原則及準備工作
1.兼患胃下垂、腰椎間盤突出等病者,須同時兼治,或先治癒後,再治子宮脫垂,方可收到最佳療效。
2.準備工作:醫生與患者都須剪禿指甲,洗淨手,戴上消毒乳膠手套,清洗下陰部及脫垂的部分,並行局部消毒。同時準備有消毒的脫脂棉、紗布等。
三、治療方法
1.按摩療法
姿勢: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立於床側。
操作:醫生用手掌從尾骨沿脊柱正中線向上推搓至腎俞穴再返回為一次。共作50至100次。 作用:腰、觝、尾骨的發熱,促使懸掛於此的腎、子宮等附件都發熱,血液暢通,給提昇打好基礎。
2.針刺與托扶療法
姿勢與操作:患者取俯臥位,用一隻手托住脫垂在體外的子宮體,隨著針刺的刺激針感,自己也吸氣;同時從容地向陰門內回納。
醫生在提昇1號穴位用毫針刺入深部, 左右兩針大幅度的提插捻轉,讓其產鉅大的針感。產生鉅大針感的同時,患者由從容的托扶為強硬的塞送。時經10~15分鐘後停止行針和塞送,休息。此時, 可檢查脫垂部分,是否由三度達到二度。如已達到二度,可起針;如未達到,可繼續上法,直到達到二度。
第二次換針刺提昇2號穴位, 仍然和第一次的姿勢、操作相同。利用強烈的針感,患者伸出一手的食、中兩指墊上紗布向陰門內塞入,時經15分鐘左右,達到中指尖將子宮底摸探不著為止。
第三次,針刺鞏固3號穴位, 同樣大幅度提插捻轉,讓其產生鉅大針麻感的同時,患者從恥骨緣按推下腹部至肚臍,持續15分鐘後,檢查下腹部,達到恢復飽滿,即子宮復位於盆腔中央,呈前傾屈位,子宮底平恥骨聯合,子宮頸平坐骨棘為止。
3.鞏固療效方法
治療子宮脫垂的最後難關是鞏固成果。特別是脫垂5年以上的患者和兼有胃下垂、 腰椎骨錯位等疾患者,容易復發。為此,針刺鞏固療效或復發後趁早治療,十分必要。
(1)重新檢查胃下垂、腰椎間盤是否舊病再犯。如犯舊病者,可同時再治。
(2)如沒有舊病復發,只是子宮脫垂再犯者,可針刺八豂,促進恢復。
(3)如八豂穴仍不能恢復原位者,可重新再治。
(4)貼膏藥法:將強力麝香膏,貼於恥骨上沿、關元、氣海、腎俞、觝骨等部位的一處或數處,也可鞏固療效。
四、療效判斷標準
痊癒:子宮全部復位,症狀消失。
顯效:子宮基本完全復位,症狀基本消失,無下墜、疼痛、難受感者。
有效:較治療前有大幅度的進展者。
無效:較前有些進展或沒有明顯進展者。
五、療效觀察結果
1.近期療效,見表3。
表3 40例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的近期療效
|
病例數 |
痊癒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計 |
40 |
39 |
1 |
0 |
0 |
一度 |
2 |
2 |
|
|
|
二度 |
10 |
10 |
|
|
|
三度 |
28 |
27 |
1 |
|
|
2.遠期療效
對痊癒復康者, 經1~4年間進行隨訪者24例。除21例未曾復犯外, 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復發,占12.4%。其犯病原因主要是兼有胃下垂、腰椎間盤突出等病復犯,同時子宮脫垂也復發。
六、典型病例
車××,女,46歲,××銀行家屬。自訴於17年前生女時,引起子宮脫垂,因條件所限,產後仍接著操勞家務和下田勞動,帶病勞動,形成嚴重的三度脫垂。雖經大小省市數十家醫院、診所治療百餘次,花錢數千元,終未見效。1995年3月2日求診,採用上方,四次治療後,獲痊癒。於8月15日詢訪時,自稱:一直未犯,家務勞動也一直照常。
鄭××,臨汾鐵路局家屬,50歲。主訴:由胃下垂引起子宮脫垂於體外已五年。 於1990年7月14日求診。治療兩次痊癒。於1994年元月復查時,仍未再犯。她說:家務活照常作。
七、討 論
1.中國的傳統醫學,以經絡為基礎,循經進行針刺,輔以按摩、托扶等療法,對子宮脫垂患者,多數可取得效果。這是對中醫經絡學說的發揮。
2.婦女子宮脫垂涉及到生理病理多方面的因素,且多有兼症,所以治療時,應全面考慮,方為上策。
3.以上療法,比起服藥、打針、手術等醫療方法要簡單得多,的確省時間、省花費、省痛苦、省麻煩,適用於農村基層醫療單位採用。
洽詢地址Add.: 2712 San Gabriel Boulevard
Rosemead, CA 91770 U.S.A.
電話Tel.:
(626) 288-1199
傳真Fax:
(626) 288-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