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療法介紹〕

民間刮痧療法的經驗介紹

 

中國•黑龍江省海林市劉加森診所   劉加森


           Jiasen Liu:     Abstract: :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linic experience of  folk therapy Gua-Sha7 different kinds of  Gua-Sha methods  and their indications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precaution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hannel theor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刮痧療法,自古有之,流傳甚久。在元代和明代時期就應用於臨床。本法具有無需藥物、操作簡便、療效迅速等優點,故至今仍廣泛流傳於民間,尤其在黑龍江省橫道河子一帶頗為盛行。對多種外感內傷疾患,療效顯著。為挖掘整理中國民間醫學遺產,現將本人多年掌握的刮痧療法經驗整理成章,介紹如下:

一、方 

           用硬幣或小瓷碗邊、瓷酒盅、牛角匙等為工具,蘸香油,在人體體表部位,如頭頸部、喉結旁、前腦、後背、兩脅、肘窩、膕窩等,沿經絡走向或穴位等處反覆刮動,腕力要均勻,由輕到重,由表至裡,刮至皮膚充血或紫紅色為度。治療時順經為補,逆經為瀉,表裡兼顧。

二、體 

           病人取伏臥位、仰臥位、或伏騎在椅背上,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由上而下、由內向外刮動。時間大約10~20分鐘。 以適患者的耐受程度,手法要輕柔,動作要穩捷,特別對小孩,更要輕柔。

三、臨床運用

           1.循經刮法:病人取伏臥位或伏在椅背上暴露背部,以督脈和膀胱經為主,用大硬幣蘸香油,由上而下、由內到外刮至皮膚充血、使毛孔開泄、逐邪外出。主治:感冒發燒、頭痛頸強、肩背拘急、腰腿疼痛等症。

           2.穴位刮法:沿膀胱經、大杼、風門、肺俞穴由上而下刮動,刮至皮膚充血為度。主治:咳嗽、痰喘、急慢性支氣管炎等。

           3.區域刮法:在中焦胃脘和背部脾俞和胃俞部位,上下刮動。主治:腹痛、腹瀉等;取下腹部和背部八寥穴刮動。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4.阿是穴刮法(即痛點刮法):主治:跌打損傷(無破潰)、瘀血阻滯、軟組織損傷等症。

           5.病變部位刮法: 取腰背部1~5椎棘突旁,由上向下刮動。主治:急慢性腰痛、腰扭傷、腰肌勞損、腰間椎盤突出症等。

           6.搓痧法:取芫荽(香菜)一小把, 3寸長,兩頭切齊,用女人頭髮一小撮,纏成卷狀。治療時取半碗涼開水,滴數十滴香油。用頭髮、芫荽卷在小兒五心處:即前心窩(羶中穴位)、後心窩(背部的至陽穴位)、肘心窩(雙)、手心窩(雙)、足心窩(雙)處來回揉搓到皮膚發紅為度。主治:小兒各種原因引起的高燒不退、食欲不振、咳嗽等,有立竿見影之功效,屢用屢驗。

           7.揪法,又稱揪痧:五指彎曲併攏,以食中指第二關節,對准穴位,如背部的脾俞、胃俞、三焦俞、委中穴或腹部的中脘、天樞、足三里穴。頸部、咽喉旁、額部或病變部位及穴位等處將皮膚挾起,然後放鬆,一起一落反復進行,使局部皮膚充血為度。手法先輕後重,指部蘸涼開水保持溼潤、光滑。主治:各種消化不良、胃痛、頭痛、咽痛、關節疼痛、呼吸系統疾病等。

四、討 

           刮痧為民間流傳的一種療法,並結合中醫經絡理論和整體觀,根據經絡、俞穴與臟腑的關係而施行,也可說是在推拿的一種。方便易行、不用藥物、副作用小、療效可靠、在臨床治療上有其獨特的優勢,所以長期被人們所運用。通過刮、揪、搓等手法在機體經絡、穴位或病痛部位的物理刺激,疏通腠理、宣通氣血、調理臟腑、通達內外,從而達到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從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本療法可降低或抑制痛覺感、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鎮痛、退熱的作用。根據作者臨床長期應用觀察,它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療效甚佳。至於是否具有增強免疫機能,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在施行本療法時,應注意:1.危重病、傳染病、高血壓、中風等慎用或不用本法,以免延誤病情。2.皮膚病和皮膚破潰禁用。3.過飢、過飽、對刮痧有恐懼者慎用。4.刮痧療法條數多少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2-4條為宜。5.操作時必須抹潤滑劑(水、食油),以防乾刮損傷皮膚。6.刮痧時病人要和術者配合,保持情緒平靜,不要焦慮煩躁,同時忌食生冷、油膩食品,刮完後應擦乾,讓患者休息片刻。7.初刮時見皮膚青紫而不痛為本療法適應症。

 

洽詢地址Add.: 2712 San Gabriel Boulevard
Rosemead, CA 91770 U.S.A.

電話Tel.: (626) 288-1199

傳真Fax: (626) 288-4199

http://www.sotcm.com/Arrow.gif回到中醫科學雜誌(專業版)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