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
經前期緊張症
本刊讀者服務部 包克新中醫師
經前期緊張症系指在月經前出現的各種不同症狀,如煩躁、
易怒、恐懼、憂慮、失眠、乏力、頭痛、頭暈、思想不集中、乳
房脹痛、腹脅膨脹、消化不良等。有些患者還有不同程度的水腫
,見於眼瞼及踝部等處。
由於一些患者在月經前後及經期出現上述症狀,故在中醫文
獻中,又多將本症稱為月經前後諸證。在中國古代醫籍中,則根
據不同的症狀,分別有“經行頭痛、“經行身痛”、“經行浮腫”
、“經行泄瀉”、“經行發熱”等稱謂.
現代醫學對本症之病因與發病原理尚不十分明確,認為可由
精神過度緊張引起大腦皮質下中樞功能紊亂,包括植物神經系統
和垂體與其它內分泌腺體之間的不協調,也可是體內雌激素代謝
障礙和孕激素間失去平衡,引起垂體和下丘腦的功能不平衡,當
其影響到水、鈉代謝時即有水腫等出現。
中國醫學認為本症發生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此處
指中醫理論中的肝、脾、腎,非現代醫學概念的肝、脾、腎),
其中尤以“肝”最為重要。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肝鬱氣滯、脾腎
陽虛、血虛肝旺等幾種。
對本症之治療,現代醫學多採用激素等藥物調整神經-內分
泌-體液方面的不平衡,以及採用心理、行為等療法.中醫則以
調肝為主,常採用柔肝、舒肝等法;脾虛者則健脾;腎虛者則補
腎。
肝鬱氣滯型多見經前乳頭脹痛,甚至不能觸衣,或見小腹脹
滿疼痛連及胸脅,煩躁易怒,舌苔正常。治療多用柴胡舒肝散加
味以疏肝理氣,活血通絡。
脾腎陽虛型多見經前面目四肢浮腫,或經行泄瀉,納少,脘
腹脹滿,或腰腿痠軟,身倦無力,苔白滑,脈沉或沉弱。治療多
用健固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以溫腎健脾。
血虛肝旺型多見經前、經期或經後煩躁失眠,頭暈頭痛,巔
頂尤劇,身體疼痛,舌質偏淡或偏紅,脈多弦或弦細數。治療多
用杞菊地黃湯加味以養血柔肝。
以上僅為概略之介紹,各患者之發病情況多不一致,錯綜復
雜,如欲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仍應求診於各中、西醫師。
洽詢地址Add.: 2712 San Gabriel Boulevard
Rosemead,
CA 91770 U.S.A.
電話Tel.: (626) 288-1199
傳真Fax: (626) 288-4199